搜索结果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科研精神—农学院遗传育种教师第一支部赴土桥烈士陵园和当地党...
时间: 21-06-07 15:08:18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科研精神—农学院遗传育种教师第一支部赴土桥烈士陵园和当地党支部联谊开展献礼建党百年红色记忆巡礼活动 2021年6月4日,农学院遗传育种教师第一支部党支部书记、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一行20余人,前往江宁淳化街道土桥烈士陵园,与当地党支部联谊交流党史学习心得,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农学院副院长王益华教授、南方粳稻研究院田云录总经理等支部党员全程参加,支部书记赵志刚
申报2021年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公示
时间: 21-04-27 09:24:37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关于申报2021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 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手册》的要求,现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申报2021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稻属AA基因组种间杂种不育遗传研究”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时间从2021年4月26日至5月2日止。 公示期间,任何部门或个人
Cell | 万建民团队阐明籼稻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时间: 24-11-18 18:46:51
2023年7月26日,万建民院士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系统鉴定了引起籼稻和粳稻杂种花粉不育的位点,并对其中一个最主效的位点进行了基因克隆和遗传、分子机制的深入解析,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同时揭示了基因的演化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水稻种质资源之间的分布。该研究为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期刊
万建民团队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时间: 15-02-12 00:00:00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校万建民教授团队研究项目“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通过20年的系统研究,发掘出水稻广亲和、早熟和显性矮秆基因,开发相应分子标记和育种技术,成功培育籼粳交高产水稻新品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比一般籼型亚种内杂种增产15%-30%。但籼粳杂种存在育性差
Plant Cell丨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水稻淀粉合成调控的新机制
时间: 24-11-18 18:53:50
2024年1月24日,万建民院士领衔的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Rice LIKE EARLY STARVATION1 cooperates with FLOURY ENDOSPERM6 to modulate starch biosynthesis and endosperm development
“宁粳7号”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现场观摩会举行
时间: 16-10-22 00:00:00
9月29日,“宁粳7号”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会议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召开。“宁粳7号”由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以高产、优质、多抗为特征,在如东、江都、高邮、姜堰、兴化多地具备了亩产超过800公斤的高产结构,表现株型适中,长势旺,穗型大,分蘖力强,叶色淡绿,后期灌浆快,熟相清秀,抗倒性强;现场株高97.7厘米,每亩有效穗22.5万,每穗总粒数149.1粒,结实率
水稻新品种宁粳8号现场观摩会议在如东召开
时间: 16-10-22 00:00:00
10月20日,水稻新品种宁粳8号现场观摩会议在如东召开。宁粳8号由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该品种表现适口性极好,综合抗性强;高产、稳产,全生育期159.8天,株高100.3厘米,每亩有效穗21.9万,每穗实粒数117.3粒,结实率93.2%,千粒重28.1克。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绿,熟相清秀,后期灌浆快,抗倒性强。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教授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基本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
时间: 18-12-27 14:05:48
2018年11月15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组织验收组,对“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验收组听取了项目单位总结汇报,查看了实验室场所及相关仪器设备,审阅了档案及各类文件资料,一致认为本项目完成了项目建设的主体内容,项目建设内容、规模、质量、地点等符合农业部批准的要求,达到设计的研发需求和效益指标。根据项目批复要求,购置12台/套仪器设备,其中包括超高速
Nature Genetics丨南农万建民院士团队找到调控水稻氮素高效利用“闸门”
时间: 24-11-18 19:06:04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氮肥的大幅投入促进了粮食单产的提升。但科学家们发现,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无效分蘖过量生长,抑制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反而会降低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6月13日,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首次在分子遗传学层面阐明了过量氮肥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形成的机理,从水稻自然群体中发掘了氮高效优异单倍型转录因子OsGATA8-H,同时结合基因编辑和回交育种技术创制了优异氮高效育种材料,相关成果
南农“宁香粳9号”平均亩产达813.33公斤
时间: 24-11-18 18:56:36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在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宁香粳9号示范基地,350亩即将收获的“宁香粳9号”整齐一致、穗大粒饱、秆青籽黄,金色的稻田与远处的青山相互映衬,一派丰收景象。 10月25日,优质粳稻“宁香粳9号”宜兴芳桥示范片测产验收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水稻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团队带头人万建民等专家实地考察示范基地。经机收测算,“宁香粳9号”平均亩产达813.33公斤! 万建民
共有 7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5 页 当前第 5 页 |